联系人:孙经理
联系电话:17721208078
联系人:胡小姐
联系电话:18201803950
邮箱:dj_dianjin@163.com
厂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奉公路1355号
一边是无处不在的电商活力,一边是无处安放的快递垃圾。尽管两者的“亲密程度”正不断加深,但暴露出来的矛盾却日益凸显。随着政府连续出台绿色物流新政,相关企业不断推进落实,物流行业粗放式的“野蛮生长”或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绿色快递”正在路上。
然而,不少业内人士仍指出,中国绿色物流还面临标准法规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等多重挑战,亟须完善政策措施,调动各方积极参与。
随着电商业发展,人们购物、消费方式也更方便快捷了。小到纸巾、棉签,大到家电、家具,快到水果、生鲜,这些现在都能借助快递送到家。
电商繁荣快递业务量大增。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依然保持快速地增长,预计累计完成220.8亿件,超过我国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在我国特大城市中,快递纸箱塑料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则为85%至90%。
快递业务量大涨,同时产生大量包装垃圾。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快递行业使用的包装物料分为运单、封套、纸箱、塑料袋、编织袋、胶带和缓冲物七大类。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例,纸箱使用量占到快递总业务量50%左右、塑料袋占40%左右。国家邮政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运单达到400.6亿单,使用塑料袋8亿条,封套48亿个,胶带364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900多圈。
“快递包裹减负刻不容缓。”有业内士直言快递污染痛点,呼吁让快递物流“绿”起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快递行业专家何均明说,快递垃圾中很多塑料包装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都会产生危害,且部分胶带的主要材质是聚氯乙烯,至少要经过100年才能降解。
随着电商包裹在我国快递配送中所占比例慢慢的变大,因此,怎么样发展绿色快递和绿色电商已成为政策层面关注的焦点。
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国家邮政局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建议》指出,到2020年,符合《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要达到90%以上,大幅度的提高环保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尤其是环保塑料包装袋和封装胶带使用比例。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冯力虎表示,目前我们面临着过度包装,二次包装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包装的回收利用,可循环方面问题也比较突出。
冯力虎举例说,在透明胶带方面,我国平均每件快递的用量是0.8米,透明胶带不仅本身为不可降解材料,还在客观上造成了纸箱与塑料难以分离,提高了回收成本。
另外,从现实情况去看,目前我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这些包装大多被直接送进垃圾场填埋,给城市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此,《实施意见》强调,未来三年的目标,电子运单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单件包装封装胶带、填充物等材料平均用量明显减少,实现减量化的要求。其中封装胶带减少20%,针对目前行业的电商快件,80%以上的电商快件不再进行二次包装。
此外,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提出向绿色环保倾斜,明确鼓励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局等部门连续发布了推进快递业绿色物流包装工作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
“尽管政策、措施出台不少,但绿色物流将面临三大挑战。”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绿色物流行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在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和技术上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绿色物流观念淡薄。《报告》称,企业经营者将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对可能会增加公司运营成本的绿色物流则不重视,更有企业认为这只是政府的事,与自身无关。另外,消费者对产品的物流环节是否绿色环保并不重视,他们更关注的是最终环节是否绿色。
此外,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绿色物流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绿色物流技术落后。”《报告》还强调,绿色物流不仅依赖政策的制定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国外是否有成熟经验供借鉴?在物流行业专家周雷看来,国外的绿色物流经验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标准化方面推进,通过供应链一体化实现绿色化;其次是从经济性方面推进,通过逆向回收物流实现物流的绿色化;最后从新技术应用方面推进,通过包装绿色化实现绿色物流。
周雷表示,发达国家的绿色物流行为受制约最大的是市场因素,中国的物流情况则更加复杂,发展绿色物流必须在中国的土壤环境里形成与发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双十一”临近,为电商商品配送保驾护航的物流企业已经率先行动。
上个月,菜鸟网络宣布,由其打造的全球第一个全品类“绿仓”已经在宁波投产。据了解,所谓的“绿仓”即通过循环箱、原箱发货的模式,从而实现全流程0胶带、0填充物,0新增纸箱,可对数万SKU实现循环箱配送。
事实上,去年“双十一”前夕,菜鸟方面就曾联合物流伙伴和商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推出20个“绿仓”,从这些“绿仓”发出的包裹,使用免胶带的快递箱和100%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快递袋,从而尽可能提高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包装污染。
同时,继去年“双11”依托菜鸟驿站,在北上广深杭等重点城市尝试纸箱回收后,今年“双11”菜鸟又将这一模式升级为“回箱计划”,将纸箱回收的范围拓展到全国百城5000个回收点,同时阿里体系内的淘宝、高德、支付宝、菜鸟裹裹等伙伴也将全面支持该计划。
如今,菜鸟裹裹环保寄件已经在全国20个城市上线。这些城市的消费者通过裹裹APP下单寄件,快递员上门时会提供环保快递袋。零售通将实现百万小店循环箱配送。
此外,菜鸟网络合作快递企业也积极投身绿色行动。中通电子面单使用率超过了94%,全国68套自动分拣线全部使用可循环帆布袋进行集包。圆通上线了RFID系统,并在全国四个启用自动化设备的中心,批量使用可循环的RFID环保袋。申通累计使用超过1.2亿个可降解的快递袋;通过避免过度包装,定期回收再利用等措施,减少使用包装耗材10%。韵达正在大力推广使用无需纸张的电子包牌提升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相关行业企业仍将包装的绿色化、循环化作为推行绿色物流的主调:可降解快递袋、共享快递盒、绿仓、循环包装袋……各大电商纷纷试水“绿色包装”。
今年的“双十一”作为绿色物流推行的又一轮大考,说不定可以期待相关电商平台及物流企业亮出更多绿色物流的新花招。
快递包装,是用来包装快递的,是为了让长途跋涉的快递无损地到达消费者手里。因此,只要能让快递完好地送达,至于使用什么样的包装材料,使用多少包装材料,要看电商卖家、平台、物流企业等如何对快递进行包装,当然也少不了消费者的参与。
长期以来,“快”被认为是物流行业尤其是快递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如今更突出地体现为“快只能保证不输,而绿色发展才能赢”。
随着环境治理的深入挺进,快递包装垃圾处理得到更多的关注,相关政策标准相继出台。与此同时,国内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也纷纷加入绿色物流的“攻坚战”中,甚至不惜投入巨资发展绿色业务。
作为是一项系统工程,绿色物流、绿色快递依靠任何一方“单打独斗”都成不了气候,需要政府、企业、商家和消费者协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打破困局。业内专家认为,除了推动绿色产业升级之外,如何进一步行动,将计划落到实处,需要更大的智慧、更大的担当。
一边是无处不在的电商活力,一边是无处安放的快递垃圾。尽管两者的“亲密程度”正不断加深,但暴露出来的矛盾却日益凸显。随着政府连续出台绿色物流新政,相关企业不断推进落实,物流行业粗放式的“野蛮生长”或将转型升级,“绿色快递”正在路上。
然而,不少业内人士仍指出,中国绿色物流还面临标准法规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等多重挑战,亟须完善政策措施,调动各方积极参与。
随着电商业发展,人们购物、消费方式也更加便捷了。小到纸巾、棉签,大到家电、家具,快到水果、生鲜,这些现在都可以借助快递送到家。
电商繁荣快递业务量大增。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预计累计完成220.8亿件,超过我国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特大城市中,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则为85%至90%。
快递业务量大涨,同时产生大量包装垃圾。记者了解到,快递行业使用的包装物料分为运单、封套、纸箱、塑料袋、编织袋、胶带和缓冲物七大类。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例,纸箱使用量占到快递总业务量50%左右、塑料袋占40%左右。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运单达到400.6亿单,使用塑料袋8亿条,封套48亿个,胶带364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900多圈。
“快递包裹减负刻不容缓。”有业内士直言快递污染痛点,呼吁让快递物流“绿”起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快递行业专家何均明说,快递垃圾中很多塑料包装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都会产生危害,且部分胶带的主要材质是聚氯乙烯,至少要经过100年才能降解。
随着电商包裹在我国快递配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发展绿色快递和绿色电商已成为政策层面关注的焦点。
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国家邮政局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符合《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要达到90%以上,大幅提升环保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尤其是环保塑料包装袋和封装胶带使用比例。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冯力虎表示,目前我们面临着过度包装,二次包装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包装的回收利用,可循环方面问题也比较突出。
冯力虎举例说,在透明胶带方面,我国平均每件快递的用量是0.8米,透明胶带不仅本身为不可降解材料,还在客观上造成了纸箱与塑料难以分离,提高了回收成本。
另外,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这些包装大多被直接送进垃圾场填埋,给城市环境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因此,《实施意见》强调,未来三年的目标,电子运单使用基本实现全覆盖,单件包装封装胶带、填充物等材料平均用量明显减少,实现减量化的要求。其中封装胶带减少20%,针对目前行业的电商快件,80%以上的电商快件不再进行二次包装。
此外,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提出向绿色环保倾斜,明确鼓励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局等部门连续发布了推进快递业绿色物流包装工作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
“尽管政策、措施出台不少,但绿色物流将面临三大挑战。”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绿色物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在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绿色物流观念淡薄。《报告》称,企业经营者将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对可能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的绿色物流则不重视,更有企业认为这只是政府的事,与自身无关。另外,花了钱的人产品的物流环节是否绿色环保并不重视,他们更关注的是最终环节是否绿色。
此外,缺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人类生活品质逐步的提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但是,绿色物流缺乏相关法律和法规”。
“绿色物流技术落后。”《报告》还强调,绿色物流不仅依赖政策的制定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国外是否有成熟经验供借鉴?在物流行业专家周雷看来,国外的绿色物流经验大多分布在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标准化方面推进,通过供应链一体化实现绿色化;其次是从经济性方面推进,通过逆向回收物流实现物流的绿色化;最后从新技术应用方面推进,通过包装绿色化实现绿色物流。
周雷表示,发达国家的绿色物流行为受制约最大的是市场因素,中国的物流情况则更为复杂,发展绿色物流必须在中国的土壤环境里形成与发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双十一”临近,为电商商品配送保驾护航的物流公司已经率先行动。
上个月,菜鸟网络宣布,由其打造的全球第一个全品类“绿仓”已经在宁波投产。据了解,所谓的“绿仓”即通过循环箱、原箱发货的模式,以此来实现全流程0胶带、0填充物,0新增纸箱,可对数万SKU实现循环箱配送。
事实上,去年“双十一”前夕,菜鸟方面就曾联合物流伙伴和商家在全世界内首次推出20个“绿仓”,从这些“绿仓”发出的包裹,使用免胶带的快递箱和100%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快递袋,从而尽可能提高快递纸箱塑料包装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包装污染。
同时,继去年“双11”依托菜鸟驿站,在北上广深杭等重点城市尝试纸质箱子回收后,今年“双11”菜鸟又将这一模式升级为“回箱计划”,将纸质箱子回收的范围拓展到全国百城5000个回收点,同时阿里体系内的淘宝、高德、支付宝、菜鸟裹裹等伙伴也将全面支持该计划。
如今,菜鸟裹裹环保寄件已经在全国20个城市上线。这些城市的消费者通过裹裹APP下单寄件,快递员上门时会提供环保快递袋。零售通将实现百万小店循环箱配送。
此外,菜鸟网络合作快递公司也积极投身绿色行动。中通电子面单使用率超过了94%,全国68套自动分拣线全部使用可循环帆布袋进行集包。圆通上线了RFID系统,并在全国四个启用自动化设备的中心,批量使用可循环的RFID环保袋。申通累计使用超过1.2亿个可降解的快递袋;通过避免过度包装,定期回收再利用等措施,减少使用包装耗材10%。韵达正在大力推广使用无需纸张的电子包牌提升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相关行业企业仍将包装的绿色化、循环化作为推行绿色物流的主调:可降解快递袋、共享快递盒、绿仓、循环包装袋……各大电商纷纷试水“绿色包装”。
今年的“双十一”作为绿色物流推行的又一轮大考,说不定可以期待相关电子商务平台及物流公司亮出更多绿色物流的新花招。
快递包装,是用来包装快递的,是为了让长途跋涉的快递无损地到达消费者手里。因此,只要能让快递完好地送达,至于使用什么样的包装材料,使用多少包装材料,要看电商卖家、平台、物流公司等如何对快递做包装,当然也少不了消费者的参与。
长期以来,“快”被认为是物流行业尤其是快递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如今更突出地体现为“快只能保证不输,而绿色发展才能赢”。
随着环境治理的深入挺进,快递纸箱塑料包装垃圾处理得到更多的关注,有关政策标准相继出台。与此同时,国内快递公司和电子商务平台也纷纷加入绿色物流的“攻坚战”中,甚至不惜投入巨资发展绿色业务。
作为是一项系统工程,绿色物流、绿色快递依靠任何一方“单打独斗”都成不了气候,需要政府、企业、商家和消费的人协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打破困局。业内专家觉得,除了推动绿色产业升级之外,如何进一步行动,将计划落到实处,需要更大的智慧、更大的担当。